《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國際版海報視覺,由設計大師方序中操刀,重現80年代復刻感_氧氣電影提供.jpg

繼前年在金馬獎有所斬獲的同性戀情題材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之後,今年又有一部相同題材且具話題性的作品《刻在你心中的名字》,但我必須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表現還在《是誰先愛上他的》之上,因為《是誰先愛上他的》看完後的感受就是好看而已,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卻還比《是誰先愛上他的》好看,且對於異性戀的我具有相當程度的情感衝擊,堪稱是個人今年到目前為止看過的國片中最好看的一部作品無誤。

50-1598847900.jpg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主軸明確,所有情節編排都充分扣合「同性愛情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主體進展,細膩地描繪二大主人翁張家漢和王柏德從只能隱藏心中的性傾向、遇見彼此時的愛苗萌芽、相處之後的情根深種、現實困境下的情感矛盾,到多年後再度相逢的苦樂交織過程。因此,以起承轉合的角度觀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人物情感鋪陳循序漸進,故事發展與轉折起伏都頗具順理成章的自然之感;重要的是,本片的氛圍渲染效果相當不俗,主人翁的喜怒哀樂在觀影過程都能有效觸動觀眾心中最柔軟的那塊,產生相當程度的情緒共鳴!

52-1598847899.jpg

對此,個人認為關鍵在於《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將張家漢和王柏德二人「愛在心裡口難開」描繪得極為細膩深入。一方面呈現二人心意相通、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深情互動,一方面又同時顯現出同性戀者不被社會所接受的困境,逼得二人只能將對彼此的愛意深藏在表面的朋友情義裡。前者部分的相關情節具體呈現「二人找到真正能懂自已」、「生命有你才完整和有意義」的喜悅與溫暖;後者則是在前述的相對正面、歡樂的元素中,添加了些許美中不足的缺憾,使得二人的愛情之路走得崎嶇顛簸,讓這段兩情相悅的美事顯得苦樂交織,除了讓本片故事本身顯得情感飽滿之外,同時也逐漸升級觀眾的情緒共鳴與加深入戲感。

20200715004403.jpg

值得一提的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編導更善用了某些如解嚴後的社會觀念與作法仍舊保守(尤其是教育方面)、給予非屬主流正確的「異端」極不友善的對待(逮補同運人士祁家威、霸凌同性傾向的學生等)等情節的側寫,來襯托二人不知「愛要怎麼說出口」的身不由己。以戲劇效果而言,這些情節縱然並非處於全片故事情節的地位,卻發揮了畫龍點睛的輔助作用,深化二人苦戀的情緒牽引與厚實整體故事氣氛,並連帶影射整個社會有形無形迫使同性戀族群「無地自容」的悲鳴!

20200901035605_62.jpg

重要的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到了後半段,更用上「(偽)三角戀」的設定來強化劇情張力。這個套路雖老,但從另方面來看,也代表其製造故事轉折起伏的效果極佳。加上本片編導對於這部分情節的著墨也拿捏得很到位,因此老套路非旦沒有「招式用老」的了無新意,反而經營出「不如我勇敢、真心換絕情」與「愈愛就要愈狠、你不懂我的苦心」二種強烈情感的對撞火花。前述這些既相互重視又彼此傷害的情節所產生的忌妒、矛盾、愛怨交織等濃烈氣氛,隨著故事發展,製造了一波波的情節高潮與張力,當中的無奈、愁稠、悲傷無一不強烈地衝擊著觀眾的情緒。

51-1598847896.jpg

順帶要說的是,前面提到《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那些其他方面的情節側寫,表面上看來雖然是作為旁襯之用,但實際上卻為整部電影的故事提供了具說服力的環境背景和發展脈絡,師長對學生的嚴管緊教和家長對孩子的期許要求所造成的觀念磨擦,看似二件事,實則本質相同,都是無視差異狀況一概施予同質性價值觀的結果。而這部分又可連結到同運人士的逮補與同性傾向學生的霸凌。換句話說,這些都是社會權威建構下的「主流正確」對於不合主流的有形無形、有意無意的排斥。

氧氣電影提供.jpg

據此,《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雖然是「愛不知如何對外說出口,只好將此情對內銘刻於心」的同性愛情故事,但同樣的也對於「和同性戀者受到不合理待遇的其他本質相同事件」做出了批判;且最讓我激賞的是,本片的社會批判意識控制在介於「點到為止」和「喧賓奪主」之間,可說是拿捏得恰到好處,既可對於「同性苦戀」起到提升劇情張力及強化情感衝擊的效果,又可點出電影主題背後更高層次的問題意識,這是值得大讚的關鍵之一。

f7dd1571-f29d-11ea-9db3-f6ceedb2c447.jfif

不過,特別說的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其實是「張王二人的再度相逢」,因為這部分的情節把張王二人戀情的微觀圓滿和社會價值觀轉變的鉅觀意涵做了相互呼應的完美統整。當王柏德向張家漢坦承當年他真的很愛對方卻無法實說的原因,是因為30年前並不像現在是可以勇敢出櫃的年代,再加上過世前的神父生前種種故事的揭露,代表即便很多保守觀念開始轉變,但同性戀情卻是最後才得到「平反」之事;重要的是,這是舉世皆然的現象。

f8111dc1-f29d-11ea-bd37-a6d7c416688c.jfif

人常說,談戀愛就是要「找對人」,意思就是找一個各方面都可以契合的對象,而所謂的契合,至少也要是「我懂你,你也懂我」,而這話在本片可分為三層意義:「張家漢和王柏德二人之間的心靈契合」、「只有同性戀者才能瞭解同性戀者」和「同性戀者終於被異性戀佔多數的社會大眾所理解接受

dd-1598854161.jpg

第一層其實就是相戀雙方(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應有的自然表現。然而,第二層又可分二方面:其一,這代表張王二人能找到可心靈契合的對象比一般人少很多的先天限制;其二,只有同性戀者的二人才能體會同性戀者的心中所思所感。既然如此,則表示同為同性戀者的張王二人對另一方而言都是「懂我的你」,但反過來說,非同性戀者的其他民眾則是「不懂我的你(們)」,而且不但不懂,還多處流露出有形無形的歧視行為。

d4656339.jpg

第三層則是「張王二人的懂得彼此」與「社會大眾終於能懂(接受)他們」的微鉅意義之完全整合。我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家學派始祖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經》中提醒:「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大意是說,很多時候若我們將某種價值認定為「絕對、唯一正確」時,那與此不同的種種都將成為不正確、不美不善之事,如此一來我們的世界反而真的就不美不善了。再納入《刻在你心中的名字》的故事來看,不就正指張王二人(及所代表的族群)所遇到的不平之事?這也是為何個人認為成年後的張王二人再度相逢的情節最能打動我的原因了!不但給了二人苦盡甘來的圓滿結局,也充份揭示了我們的世界終於朝向更美更善的境界前進!

d4656337.jpg

接著來談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演員方面,老實說,個人對陳昊森和曾敬驊這二位演員以前不太有印象,除了後者是去年國片《返校》的要角之外,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注意。尤其曾敬驊在《返校》中看得出來演得賣力,但仍有些許的青澀之感。至於陳昊森,則是屬於好像有看過,但想不出其特別突出之處的類型。然而,我必須說陳曾二人在本片的對手戲相當精彩,不論是年少輕狂的單純率性,還是愛不可得的內心煎熬,都掌握得很到位。尤其是張家漢為受傷的王柏德盥洗的那場戲,雖然我直覺認為這裡有個bug,但馬上被二人的「由『既情不自禁又所有顧慮的拉扯』再到『慢慢逼近底線與情慾逐漸潰堤』」的出色表現轉移了注意力,完全浸淫在二人情感與慾望流動的氛圍裡。因此,陳曾二人從此將在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且會持續關注他們的表現。

20200901035604_84.jpg

此外,說得到演員,就不得不提到飾演張王二人成年時期的戴立忍和王識賢,礙於情節篇幅的關係,戴王二人的戲份不多,但老戲骨的可貴就是即使戲份不多,仍能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裡,將劇本要求的效果具體呈現於觀眾眼前。綜觀戴王二人的表現,可謂將「經歷生命歲月的滄桑」和「此情仍在我心深處裡」完美熔於一爐,所有變與不變在舉手投足間的互動裡,表現得渾然天成,這也是個人會認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年時期的情節更能打動我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沒有這段戲及二位演員出色的表現,本片的成績恐怕會打了些折扣。

107918484_2733052713605070_9207683284076599564_o.jpg

最後要談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導演柳廣輝,個人認為柳導將本片拍得通俗卻不庸俗,因為全片要表達的問題意識、情感衝擊等要點全都淺顯易懂,毫無咬文嚼字的賣弄及拐彎抹角,然而又能同時兼顧問題意識探討的拿捏,使其未流於蜻蜓點水式的交待。此外,導演柳廣輝對本片的情感描寫到位、氣氛掌握得宜、進展控制流暢,使三者交相加乘的效果讓觀眾看得多處共鳴,情緒隨故事發展起伏,這也是本片得以如此好看的重大關鍵!

d3d9a800-d858-11ea-bb1b-e6ac3488388c.jpg

總而言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將「舊時代褪去、新時代尚未誕生」背景下的青春校園中所發生的同性戀情描繪得極為動人,過程與結局雖然不是動盪大時代下的轟轟烈烈程度,但男性學子格局相對較小的苦戀仍將「悲歡離合」效果發揮得頗為不俗;加以這部分又連結至社會價值的反思,看完後覺得心中溫溫暖暖,後座力猶在,因此如果沒意外的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應該會列入個人今年的年度十大。

若各位看倌喜歡在下的拙作,歡迎到個人粉專按個讚給個鼓勵吧!

 延伸閱讀:《孤味》、《下半場》、《聖人大盜

iE5GbuAx6NbXVhXrwP5s-771x1080.jpg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