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腥鎮壓天安門廣場親民主示威者30年後,中國政府基本上成功地壓制了國內公眾對此事的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資訊和影像在其他地方得以大白於天下。
僅在上個月,一名前中國軍方記者打破沉默,敦促進行全國清算;一名當年的學生目擊者公開了自己拍攝的近2000張北京抗議活動的照片;在香港這半自治的中國領土上發表了一系列與這次鎮壓有關、此前從未公開的黨內講話與聲明。
「所有參與的人都應該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說出來,」前記者江林說。
以下是《紐約時報》對1989年鎮壓行動的報導,其中包括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和伍潔芳(Sheryl WuDunn)獲得了普立茲國際報導獎的作品。
廣告
中國陷入動盪
 《迄今規模最大的人群阻止軍隊進入市中心》 (紀思道,1989年5月21日)
數量可能超過100萬的大批民眾今天違抗戒嚴令,走上街頭,阻止軍隊進入首都中心,有效地推遲或阻止了對中國民主運動的鎮壓計劃。
 《面對人民,士兵們退卻了》伍潔芳,1989年5月21日)
今天早間,一支由軍用卡車組成的小型車隊在北京東部行進,士兵們首度遭遇意想不到的挑戰。一名打掃街道的老婦人衝上去,躺在了卡車前面的馬路上。
1989年6月6日《紐約時報》頭版。
1989年6月6日《紐約時報》頭版。
中國怒了
 《原因所在》(紀思道,1989年6月4日,發表於《紐約時報雜誌》)
廣告
中國眼下的前景不明朗,但大多數中國人似乎認為,無論近期遭遇何種挫折,共產黨對中國的控制都將是一個逐漸減少的趨勢。過去六個禮拜的起事,無論是重新爆發還是被鎮壓下去,似乎都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它以似乎無從解釋的驚人速度發生了。沒有人預測到騷亂的發生,即使是中國最著名的專家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沒有把握。
就在紀思道的文章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的同一天,他從北京為《紐約時報》報導了中國軍隊動用血腥的武力,從支持民主的抗議者手中奪回了對首都中心的控制。
北京的鎮壓行動
《軍隊攻擊和鎮壓北京抗議活動》(紀思道,1989年6月4日)
今天早上,北京東西方向的主幹道長安街上迴盪著驚叫聲,年輕人抬著朋友的屍體離開前線。死者和重傷者被放在單車或三輪車的後座上,由朋友們攙扶著,飛快地穿過人群,有的一邊跑一邊哭泣著。
 《街頭的痛苦、憤怒和眼淚》伍潔芳,1989年6月4日)
廣告
今天,雖然自動武器的爆響傳徹長安街頭,成千上萬的北京民眾,甚至是上了年紀的男男女女,還是紛紛沖了出來,希望能做些什麼讓部隊撤退。
一天後,遇難者的數字依舊眾說紛紜,「口口相傳的估數繼續飆升,有些高達數千」。
 《北京至少死亡300人,軍隊加強控制,憤怒的反抗仍在繼續》紀思道,1989年6月5日)
中國領導人命令士兵向手無寸鐵的人群開槍,幾乎可以肯定,這一事件會在未來幾年對政府造成困擾。這裡的人們相信,在本週末的流血事件之後,中共的統治將變得無比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