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那條路:162甲線梅山市區至太平

在你的生命經驗中,是不是有哪條路讓你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或許是沿途的美景;或著是充滿發現的驚喜;又或者是蘊藏著回憶的感動;抑或是跌跌撞撞的難忘。這一條條路都不只是個接連目的地與起點的線,而是串起故事的結。

最近敘事圈,最新一期的小誌即將出刊,以《尋路》為題,描述著我或著訪談來賓在上半年所走過的那些路,還有那些路背後的故事。此外,也想邀請大家,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那條路。

在此,我就先做個開頭,分享一條我印象最深刻的路,希望能拋磚引玉,期待著更多路上的精采故事,由你來訴說。

(首圖為示意圖)

意外的發現

Photo by Oleksandr Pidvalnyi on Pexels.com

要說一條我印象最深的道路,我想莫過於162甲縣道的梅山市區到太平這一段了。

現在說到太平,很多人都會知道「太平吊橋」這個跨越山谷之間,位於雲端之上的一抹微笑。但對我而言,我的記憶是在吊橋尚未蓋起,太平村仍然安靜得像個世外桃源的時候。

當年在嘉義讀大學的我,沒事便會騎車外出亂晃。還記得大一時,想說出去「晃一下」,殊不知當年手機沒網路,只靠地名指示牌認路的我,就這樣意外的從自以為熟門熟路的竹崎,「不小心」彎上到阿里山。經過一兩個小時翻過一個個山頭,提心吊膽著看著油表,抵達「瑞峰」這個制高點後,又花了兩三個小時,來到了阿里山西側的太平。

太平是走進山林後,沿途相對較為熱鬧的區域,到了這裡時,我的提心吊膽也放了下來,因為我知道,在下去一點就是梅山,然後我便可以接上回民雄的路了。當時,是個雲霧飄渺的下午,我漫步在太平的老街中,享受著山間的涼意與寧靜,突然有種「剛剛跋山涉水都值得了」的感動,來到崖邊的涼亭望著遠方,雖然因為霧氣而看不太到風景,卻也讓我默默立了個誓:下次還要再來!

就這樣,在我大學期間,又兩三次的獨自騎著125cc的機車,來到太平。當然,我不是從東側的竹崎翻山越嶺,而是經由梅山過36彎後直攻山頂。

從雪白的梅坑出發!

2013年拍攝

每一次上太平,我都會先在梅山市區待一段時間,做好準備後,就一路往山上騎去。

梅山市區聚集著梅山鄉大部分人口,可說是該鄉鎮最熱鬧的地方。在過去這裡是平原和山區間的必經之地,故而從幾百年前就發展起市街,熱鬧至今。有人說梅山之所以有此名,是因為遍植梅樹的緣故,也有一說是當時,曾有人在此賣起米糕粥(台語的粥就是「糜」),所以被稱為糜仔坑,後來因為糜與梅用台語發音的相近,使得這裡漸漸改稱為梅仔坑。到了戰後,改稱梅山。

這裡也是上山前的最佳補給站,我總是會先吃點東西,並在梅山公園閒晃一段時間後才上山。

建於日治時期的梅山公園範圍不小,雖然並沒有太獨特的景觀,但這裡卻是一個很好運動散步的地方。沿著記述著32位作家文學作品的文學步道,穿梭於樹林間,感覺很自在愜意。因為種有上千株梅樹,若是冬季梅花盛開時,更是讓這座公園有如下起雪般,白花花的景象任誰都感到浪漫。

除了梅山公園,來到梅山,也不能錯過這裡的梅子特產,也很適合在上山的途中作為提振精神必備的點心呢!

通往天堂的36彎

2013年,拍攝下雲霧中模糊的36彎

「梅山36彎」可說是阿里山「西北廊道」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裡有36個顯著的,近180度的彎道,從梅山市區蜿蜒的一路通往山頂的太平村。過了這36彎後,便從海拔不到百公尺升到千尺的高度,周邊的風景、氣候與山下有著相當的差別,舒適的宛如置身天堂一樣。而從高處眺望,可把整個嘉南平原乃至台灣海峽盡收眼底,「上帝視角」從這就可以輕鬆體會。

我每次在上山時,不知為何,總覺得「36彎」離我好遠好遠,事實上,從市區到彎道不過十幾分鐘,卻有種若是能到達36彎的第1彎,就好像要走進天堂的入口一樣。

而終於到了第1彎後,我就會開始數,並在較為空曠的地方放慢車速,遠眺外頭的風景。彎來彎去從海拔不到百公尺的高度,直達海拔一千尺的地方,這樣的體驗可能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看不到。

2013年拍攝

到達最後一彎,在看到「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地標那一刻,就好像達成了什麼里程碑、解鎖了什麼成就一般,心中有種不言而喻的滿足,每一次每一次走上這條路,感受都沒有變過。

真正的世外桃源

2013年拍攝

太平村正如其名,是個很祥和、很寧靜,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這裡總是雲霧飄渺,又因瀕臨山崖,可以眺望下方平原的絕景,而有如「天空之城」一般。

太平村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在過去曾是鄰近地區的往來必經之路,故而老街上有著一定規模的聚落,6、70年代更開了6家以上的柑仔店。走在太平村,除了知名的吊橋與古樸的建築外,或許不少人會注意到,建築上與聚落四周都有著公雞圖樣的裝置藝術。這是因為太平村是已故知名作家張文環的家鄉,張文環曾創辦《福爾摩沙》、《臺灣文學》等文學雜誌,可說是台灣日本時代文壇重要人物,而他的《閹雞》等作品在日治時期大紅大紫,其作品有著現實的描繪,內容多取材於鄉土社會,反映農村生活、傳統與現代的掙扎,以及殖民下台灣社會現象等。

除了這些人文風光,太平村也有著茂密的竹林步道、山林路徑,讓人很輕易的就能享受大自然的魅力。

我每次到了太平的鄉鎮中心,漫步在充滿古意的寧靜聚落間,其實也沒有特別要吃什麼、沒有特別要去哪裡,就只是想享受著這樣如此簡單的愜意,如此簡單的快樂。

在太平雲梯落成後至今,我其實未曾再造訪過太平。多麼希望能夠再有這樣的時間與機會,再次騎著摩托車,一路蜿蜒的向上經過36個峰迴路轉,最終到達有如仙境的古樸聚落,享受著高處的涼意與美景,還有無與倫比的感動,做一個可以看得見、聽得見、聞得見、感受得見,而且難以忘記的美夢。

分享你印象最深刻的那條路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走過以上的路呢?在你走過的那些路上,是否也曾看見相似的風景,或是有著相似的感受?
快來分享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那條路,除了有機會刊登到《縮故事》小誌外,也有機會得到實體小誌喔:

https://forms.gle/3MES53gJKTDTMpYy5

更多雜談

關於我理想中的圖書館,五個圖書館的問與答
趣吧!相遇百年前的有趣日常─一窺日治時期的「趣味」生活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留言